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-色135综合网-极品熟妇大蝴蝶20p-好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寡妇-欧美z0zo人禽交欧美人禽交

【躬耕教壇,強國有我】李強:在“曲師”探索“未知”

  • 2023.09.05
  • 作者:羅丹 責編:羅丹 審核:宋仕彥


  • 來源:黨委宣傳部
  • 點擊次數(shù):

“探尋人類起源,是我的老師朱敏一直在做的事,也是我會一直做下去的事??茖W最迷人的地方,就在于沒有答案,我們在一次次向未知的探索中,接近真相?!?/span> 每一次跑野外,站在懸崖上,頭頂是仿佛觸手可及的云彩,腳下是李強視若珍寶的化石,他總有“無限風光在險峰”之感。

1s.jpg

野外工作現(xiàn)場,李強正在端詳一塊化石

在《Nature》(《自然》)發(fā)表重大研究成果論文,入選2023年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,榮獲2023年“云南青年五四獎?wù)隆薄笌煼秾W院生物資源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強博士深耕自己熱愛的領(lǐng)域,“學校盡最大努力給我們的研究提供支持,我剛來時沒有現(xiàn)成的平臺,我參與了古魚化石科研平臺的建設(shè),這其中收獲了很多‘意想不到’?!?/span>

2s.jpg

2023年5月22日下午,共青團云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在昆明開幕,頒授了“中國青年五四獎?wù)隆薄霸颇锨嗄晡逅莫務(wù)隆?。圖為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寧為李強頒發(fā)“云南青年五四獎?wù)隆保▓D片來源:云南發(fā)布)

3s.jpg

李強在共青團云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現(xiàn)場

未來,無論是對于李強和他的伙伴們,還是對于曲靖師范學院而言,有“未知”,亦有“堅守”。還有更多未知的領(lǐng)域,要去探索;還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性,要去開創(chuàng)。這當中,對科研精神和育人使命的堅守,照亮著前行的路。

“高峰”不止于此

2022年9月,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院士團隊在“人類探源、追溯遠祖”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,在國際著名學術(shù)期刊《Nature》(《自然》)以封面文章同期發(fā)表4篇重大研究成果論文,報道了志留紀“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”和“貴州石阡化石庫”,將很多人類解剖學結(jié)構(gòu)追溯到4.4億年前的遠古魚類,填補了“從魚到人”演化史上缺失的關(guān)鍵環(huán)節(jié),刷新了有頜脊椎動物起源與崛起的傳統(tǒng)認知,進一步夯實了“從魚到人”的演化路徑。

4篇論文中,曲靖師范學院兩名教師——安爵輔(Andreev)和李強為2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曲靖師范學院為這2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,這2篇論文展示了關(guān)于雙列黔齒魚——最古老的有頜類牙齒的研究成果,關(guān)于新塑梵凈山魚——4.39億年前鯊魚的近親的研究成果。另外2篇中,曲靖師范學院李強分別為第二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,展示了關(guān)于靈動土家魚——揭示魚類偶鰭起源的研究成果,以及關(guān)于蠕紋沈氏棘魚——迄今所知最早的保存完好的軟骨魚、奇跡秀山魚——擁有盾皮魚類組合特征的研究成果。

4s.jpg

李強和安爵輔(Andreev)正在探討微體化石

那些跑野外“早出晚歸”的日夜,那些在懸崖上一點一點敲化石的時光,那些“泡”在實驗室里做微體化石研究的點滴……當做科研的艱辛與快樂,變成一項項推動人類進步的研究成果,在李強的老師、曲靖師范學院自然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敏院士的帶領(lǐng)下,李強更加堅定了“勇攀科研高峰”的決心。

“高峰”不止于此,“我們在石阡的地層中發(fā)現(xiàn)了黔齒魚,這個地層還有很大潛力,其他早期脊椎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,還將產(chǎn)生一系列科研成果?!痹诶顝娍磥?,科研的“高峰”,不只屬于某個人、某個團隊,而屬于整個科學界,他希望更多的科學家來研究這一領(lǐng)域,不斷把人類起源向前推進,更加清晰地找到“我們從哪里來”的依據(jù)。

在“熱愛”中“相遇”

人類對起源的認識,由“從猿到人”到“從魚到人”,歷經(jīng)了幾代古生物學家的努力探索。“我們是站在‘巨人’的肩膀上,才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?!崩顝娝f的“巨人”,當中就有他的老師——古生物學家張彌曼院士和朱敏院士。

2017年,在曲靖師范學院,李強結(jié)識了科學家朱敏。這一年,李強剛到曲靖師院工作兩年,2015年,他是學校引進博士之一。從一間普通的辦公室起步,到自然歷史文化研究中心,再到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,李強和他的伙伴在參與平臺建設(shè)的過程中忙得“不亦樂乎”。

他參與組織了在曲靖師范學院召開的第15屆早期脊椎動物國際學術(shù)研討會,與國際國內(nèi)知名專家學者交流探討、開展合作。在朱敏的引薦下,李強攻讀了中國科學院博士后,在古魚化石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、越走越寬。

正是在曲靖師范學院,李強改變了他的研究方向,從現(xiàn)生魚類研究轉(zhuǎn)向古生魚類研究?!扒赣械锰飒毢竦墓鹏~化石資源優(yōu)勢,在一代代科學家的努力下,曲靖的古魚化石研究正走向世界領(lǐng)先地位?!边@個1987年出生的內(nèi)蒙小伙,和老師朱敏一樣,深深愛著這個地方,“這里有我深愛的事業(yè),是曲靖,是曲靖師院,是一代代科學家前期努力積累的成果,共同成就了今天我們的科研事業(yè)?!?/span>

5s.jpg

李強(中)正在指導學生使用三維重建軟件

他不太用“我”,更多用“我們”,他講述老師朱敏對石阡這個地方前期就“跟”了10年,于自己而言不過是“水到渠成”;他講述和共同第一作者安爵輔(Andreev)之間因為科研結(jié)下的友誼,贊揚安爵輔(Andreev)的科研精神;他感慨學校對團隊的關(guān)心、重視和支持,為自己提供了無限可能性……

與曲靖師范學院“相遇”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“相遇”,與化石“相遇”……一路走來,李強在一次次“相遇”中成長,發(fā)現(xiàn)“驚喜”,更加堅定了自己的“熱愛”。

用“力氣”堆出“運氣”

在貴州石阡一處因施工斷裂的石層中,李強和伙伴們發(fā)現(xiàn)了最古老的有頜類牙齒化石——黔齒魚、最早的鯊魚類——梵凈山魚。李強總說自己“運氣好”,團隊伙伴開玩笑說他“腳氣”好,走到哪里都能發(fā)現(xiàn)化石。

他以第一作者完成的“袖珍邊城魚”研究進入新華社評選的“2021年遠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;曾登上微博熱搜、被央視新聞頻道報道的“橄欖紋曲師魚”,是他作為共同作者完成的研究成果,是第一條以高校命名的魚類……

李強喜歡踢足球,如果用踢足球來比喻做科研,那么,每次“臨門一腳”的“進球”,一定有“臺下十年功”的鋪墊。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,李強的“好運氣”背后,是多年艱辛的努力。在探尋化石的科研之路上,如果不是有足夠的準備,又怎么能從“尋找”到“相遇”再到“發(fā)現(xiàn)”,讓一項項研究結(jié)出碩果呢?

看似“一氣呵成”的成功,實則充滿曲折?!拔覀兦扒昂蠛罂偣矌Щ貋泶蠹s4噸化石,經(jīng)過一系列后期處理,才還原出黔齒魚的23顆牙齒?!倍恳活w牙齒,也只有1至4毫米。在實驗室里,微體化石酸處理與挑選要經(jīng)過7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必須小心翼翼。從野外到實驗室,李強和他的伙伴們,總是要保持這樣的“小心翼翼”。蹲在懸崖上,既要保護自己的安全,也要注意不能破壞了和普通石頭“難舍難分”的化石。

在“相遇”中“堅守”

“正是4億年前在曲靖,那條不安于現(xiàn)狀的魚,沖破重重困難,努力從海洋爬上陸地,才有了今天的我們……”2021年,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在曲靖師范學院建成,李強為前來參觀的人們做講解,每一次都栩栩如生,讓人印象深刻。

以“青年科學家”稱呼李強,他會很謙虛,他更喜歡“高校教師”這個定位。

作為曲靖師范學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,從2015年剛進校到現(xiàn)在,李強一直記得學校鼓勵大家以科研“反哺”教學。他做科研、搞教學、當班主任……在學生管理工作中,在招生就業(yè)工作中,和學生“打成一片”。他上《生態(tài)學》《環(huán)境地質(zhì)學》等八門課程,以及學校新開設(shè)的《古脊椎動物學》,在課堂上口若懸河,為學生打開“一扇扇窗”……

6s.png

課堂上,李強正在為學生講解“橄欖紋曲師魚”和“袖珍邊城魚”,他畫在黑板上,栩栩如生

是博士,更是黨員!組織交給的每一項工作任務(wù),李強樂呵呵接受,并努力做到最好。他做了三屆班主任,是學生喜愛的“強哥”。顏岳輝、丁雪梅、張娜、鮮祖敏等學生,在他的影響下,分別考取了云南大學古生物學專業(yè)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;彭禮健、趙應天留校工作,在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做科研助理;一名學生畢業(yè)后考到會澤做老師,一次在野外發(fā)現(xiàn)了“會澤滇雙翼魚”……

“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段迷茫期,在班主任李強老師的影響下,我找到了自己的熱愛——古生物學,通過四年大學時光的努力積累,畢業(yè)后繼續(xù)留在學校從事古魚化石研究相關(guān)工作,我是幸運的!”彭禮健從上大學到畢業(yè),一直跟著李強,接觸古魚化石,認識了張彌曼、朱敏等科學家。這次在《Nature》(《自然》)發(fā)表論文,作為團隊成員,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(xiàn)在世界頂級科研期刊上,彭禮健特別激動,“如果不是來到曲師,如果不是認識了這里的老師,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原來可以這樣精彩。”

將種子播種在學生心中,還不夠,“要讓更多的人認識、了解和保護古魚化石資源”,在張彌曼、朱敏的指導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、曲靖師范學院的支持下,李強和同事投入到曲靖市的科普教育中。團隊成功申請到了“云南省院士工作站”和“云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”兩個省級平臺。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建成后,李強一直堅持做科普講解工作,團隊已為10000余人次進行講解,其中,中小學生4000余人次?!翱吹胶⒆觽兦笾艨实臉幼?,我就特別開心,我要把曲靖古魚王國的故事好好講給他們聽,他們中的很多人,也許就是未來的科學家!”很多孩子都深深記住了這位學識淵博的“李強叔叔”,記住了這次精彩的“探秘之旅”。

7s.jpg

在曲靖西屯動物群,李強正在教小學生辨認化石

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、云南大學和曲靖師范學院合作共建的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,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。接下來,在中科院和省市的支持下,曲靖師范學院把目標瞄準建設(shè)珠江源世界地質(zhì)公園,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對于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,李強和他的伙伴們信心滿滿。

李強的時間表上,每天都很充實,在野外、在實驗室、在教室、在課堂、在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……他有豐富的角色。在學校的支持下,他和同事們推動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同曲靖市科技館合作,進行網(wǎng)上預約參觀;同曲靖日報社合作,推出“一周一魚”專刊,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講述古魚故事……越來越多的人,通過曲靖古魚王國博物院,走近化石,走近人類起源。

(本文圖片由李強提供)